close


最近在整理書櫃發現了一本有趣的書-美元大崩壞(The Dollar Crisis),之所以有趣呢,是因為作者李查。鄧肯(Richard Duncan)在2003年出版的時候就已經預言了美國這次的信用危機,但是如果照著這本書來操作,投資人就完全的錯失了中間將近4年的大多頭(泡沫?) 行情,這也許就是科斯托蘭尼(André Kostolany)所說的2x2=5-1吧?

但書中的分析是有趣的,他提到了過去全球的幾個大泡沫,全數都是由於巨額資本由海外湧入加上信用擴張所衍生。包括了1970年的南美洲泡沫,讓整個拉丁美洲在80年代完全喪失了經濟成長力道; 1980年代則是由日本接棒,巨額的經常帳盈餘使得國際資金湧入,引發借貸熱潮,造成股市與房市泡沫,最終導致所謂的「失落的十年 」,現在似乎成了失落的十五年。 到了90年代則是在北歐各國出現了房地產泡沫,接下來則是大家所熟知的亞洲金融風暴。而近一年來在全世界所爆發的,則是作者在5年前所說的「有史以來最重要的泡沫」。為什麼特別的重要呢?

因為這次的危機很可能是全球美元本位制的大崩壞,接下來則是帶來必然的全球不景氣以及通貨緊縮,而光靠單一國家及政府的政策絕對無法結束這個風暴。

十九世紀中期,全球所採行的貨幣制度為「金本位制 」,簡單的說就是黃金是各國的唯一儲備資產並做為貿易支付工具,有貿易赤字的國家,黃金會逐漸外流,使得該國銀行體系信用緊縮、經濟蕭條,物價下滑,但不斷下滑的物價會慢慢的強化其國際競爭力,使得黃金慢慢流回該國,取得自然的國際貿易平衡。

只是這個機制經過多年的演進,最後在美國國際收支惡化以及越戰的巨額戰爭支出下無法持續償付黃金,所以與國際主要貿易強權協議改以美元貨幣作為儲備機制,也就是「美元本位制」。翻譯成白話文,就是以債(美元)作股(黃金),美國人自此可以瘋狂的印鈔票,刻意的製造通貨膨脹減輕負債壓力,也從此開啟了史上最大的信用泡沫之門。

各個新興國家則成為這泡沫化的最大幫兇。開發中國家生產便宜的商品大量銷往美國,賺取了巨額的外匯,這些錢要放在哪裡呢?

若換回本國貨幣,將造成本國貨幣升值,降低出口競爭力,減緩經濟的成長,所以沒人願意這麼做,因此多以美元方式持有,但是這些錢又不能鎖在金庫,只好向美國購買公債、公司債、股票、跟房地產。從美國賺到的錢,又原封不動送還給美國人了。

由於美元本位制度缺乏自動調整機制,因此這個惡性循環就會越滾越大。美國人瘋狂的消費,新興市場則是拼命的生產然後把賺的錢再拿給美國人消費,這讓美國在2006年及2007年的個人儲蓄率連續兩年出現負值,而這個循環透過衍生性商品的信用再創造就把美元的問題轉嫁給全世界,這也無怪乎2005年經濟學人會發表了一篇文章叫做「Our Currency, Your Problem!」,因為世界各國央行滿手的美元資產,已經無法坐視美元的崩壞了。 作者認為這樣的泡沫崩壞將會帶來銀行的危機、財政危機以及通貨緊縮。過去每一次的全球泡沫都讓銀行承受了巨額的不良債權以及倒閉潮,而政府進一步的全面拯救銀行將可能讓火苗延燒到國家的財政,造成財政危機。而政府全面存款保證也無法讓問題解決,反而造成「流動性的陷阱」,意即保障了產能過剩的銀行、企業與個人,反而無法使產業報酬率進一步提升,利率持續下滑,就算降到零也無法改變現況。

另一個更棘手的問題就是通貨緊縮,在信用擴張的環境之下增加總供給是容易的,但是總需求就必須要由大眾的購買力,也就是實質工資所決定。過去美國由於股市及房市的泡沫讓消費者有了財富大幅增加的幻象,因而大幅消費,讓開發中國家快速增加供給,但在泡沫破滅下,資產大幅貶值,過去所擴充的供給就變成產能過剩,通貨緊縮也就因此而生。而通貨緊縮之所以恐怖的原因在於物價持續的下跌將使企業獲利大幅下降,然後失業率會進一步的增加,消費能力就會再減弱,成為惡性循環。

作者最後提出了一個很有創意的解決之道,但很可惜的也就只有這麼一個方法。他認為凱因斯學派以及貨幣學派的理論都將因為金本位轉為美元本位以及流動性陷阱問題而失效。過度的供應貨幣只會讓產能過剩的問題持續拖延,唯一的方法就是提高開發中國家勞工的最低工資與就業率並使其穩定成長,只有如此才能夠讓全球的貿易環境重新找到一個平衡點。 隔了幾年以後再來讀這本書真的是很有趣,作者從貿易失衡的狀態以及貨幣制度的更迭來「預言」這次的全球大泡沫,我認為這才是真正的抓到了病灶,我們在檯面上所看到的問題如次貸、衍生性商品、葛林斯潘(Alan Greenspan)的寬鬆貨幣政策等等,其實都是貿易不平衡所衍生出的後續問題,這就會讓人開始懷疑各國現在這種治標不治本的救市策略是不是會有效果了。 事實上,全球央行以美元為中心的結構已經出現了微妙的改變,全球外匯從1995年到2008年第2季,美元比重從59.02%升至 72.69%,然後降至62.48%,歐元從8.54%%大幅升至26.99%。但美元的比重還是太高,這也讓世界各國在這個時刻不得不與美國站在同一邊,共同支持救市策略,因為美國如果倒了,手上的美元外匯將會如同廁紙一般。而這也讓黃金有了潛在的投資機會,原因來自於美元本位機制可能的崩壞。

而經過了這次的金融危機,各國應該會開始驚覺過去「大幅持有美元資產」以及靠「貨幣貶值創造出口」的策略必須有所修正。過去幾年僅有看到中國政府是系統性的朝這方向邁進,2008年實施勞動合同法保障勞工權益及薪資,2006年「十一五計畫」開發大西部,近期則推動家電下鄉 等擴大內需計畫,因為靠出口大幅成長的日子可能已過去,內需市場將是未來支持經濟成長的重要項目,這也讓中國被大家認為是這個市場中唯一的亮點。

那麼台灣呢?消費券的措施雖然能刺激短期經濟,但卻無法引導長期的經濟成長,而2,300萬的內需市場也絕對無撐法起台灣的經濟。危機就是轉機,每個國家都站在轉捩點上,「兩兆雙星」已經成為過去了,台灣的下一步該怎麼走?

如何找出下一個經濟成長動能?

低利率與弱勢匯率政策是否應該持續?

這些答案都還有賴政府官員的智慧與努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ydin 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