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由於基金的原理是基金公司募集一筆錢去投資相關投資標的如股票、債券、貨幣、甚至連動債券、不動產證券化等金融商品,因此要投資基金前,首先得了解和這些投資標的相關的總體經濟數據,才能進一步的判斷基金公司提供的資訊或趨勢是否客觀,同時基金公司設計的基金商品是否符合你個人的投資需要。

第一個要看懂的是投資標的相關指數

也因此如果你要投資股票型基金,第一個你就要看懂股價指數,看懂這一國的股票到底是漲是跌,漲了多少跌了多少。比方說你投資的股票型基金是投資美國市場,那麼你就至少要看懂道瓊工業指數以及標準普爾500指數,你要投資台股,你就得學會看台股的大盤指數漲跌。另外如果是產業型基金或特定投資某類型產業基金,也可以參考該國該類型產業股價指數的變化,如投資台股基金並鎖定投資電子股,則除了懂台股大盤指數及大致了解台灣電子股個股的漲跌概況之外,也可以參考”電子類股指數”做你的投資決策判斷。

相對的,投資債券型基金就要看懂債券走勢變化的相關指數,投資貨幣型基金則要看懂利率的走勢和匯率的變化。此外投資海外型基金或境外基金的投資人,也必須密切關注投資標的國家的利率和匯率變化,亦即該國貨幣相對於台幣匯兌升貶的長期趨勢,因為你的錢投資在這裡除了賺本金投資下去的獲利之外,還會因為計價幣別的轉換而賺或賠匯差收益或損失的錢。

第二個要看懂的是:利率和匯率

承上所述,第二個要看懂的經濟數據就是利率及匯率。對金融人或貿易人來說,利率和匯率是執行業務一定要知道的基礎中的基礎,但是許多投資人卻對這兩個專有名詞似懂非懂。

簡單的說,所謂利率就是你把錢存在銀行,銀行要按照一定的比率付你利息,那個比率就是利率。銀行面對客戶及不同的金融機構有著不同的存款、放款及拆款利率,原則上利率愈高,投資人愈愛存錢,錢就統統被吸進銀行而不利於股市或其它金融商品市場的集資上漲,換言之存款利率愈低,投資人就開始想把錢領出來放在投資效率更高的地方,於是股市甚至房地產市場就開始應聲上漲。

所以利率是一國央行用來調整及影響經濟和市場表現的工具,這也是為什麼,許多時候美國的央行主席柏南克一宣佈調升或調降利率,美國股市以及受美國影響的全球股市或台灣股市,就開始配合演出的最主要原因。

利率相關的總體經濟指數還包括重貼現率、存款準備率、擔保放款融通利率、短期融通利率等,有興趣進一步研究的投資人可以參考相關的經濟或金融書籍。

至於匯率,則是指外國貨幣與本國貨幣之間的兌換比例,匯率的高低反映了一國國力的強勢與弱勢,所以匯率的漲跌,就反映了一國國力變強或變弱的動態狀況。而匯率的漲跌,不但會影響投資人的投資結果,更會直接影響到貿易商的銷售獲利及購物成本,出國旅客或到台灣觀光旅客的商務或觀光成本,以及各國政府和中央銀行的利率及貨幣政策,因此利率和匯率可說是總體經濟數據的根本,不止是投資,甚至做生意賺錢,都必須先弄懂這兩個經濟學上專有名詞的意義及其影響。

第三個要看懂的是:GDP/GNP 第三個一定要懂的經濟數據就是GNP和GDP,也就是國民生產毛額及國內生產毛額,更白話一點就是最常用來被分析國民所得表現的相關數據。基本上這兩個經濟數據是一連串的公式組合,而GNP和GDP的最大差別就是,一個是屬人主義(國民生產毛額),一個則是屬地主義(國內生產毛額),亦即台灣的GNP包括台灣人在國外創造的所得收入,而GDP只算在台灣境內的人,不管它是台灣人或外國人所創造的所得收入。

簡言之,當一國的國民所得持續成長,就代表該國的人民相對會賺錢,也就是該國的經濟實力在持續成長中,整體人民的購買及消費能力不斷提高,自然值得投資人投資。反之,當一國的國民所得停滯不前或相對下降,則代表該國的景氣不佳,投資人就要好好的觀察甚至賣出手上的投資標的。

從GDP延伸出來,投資人也要學著看懂的總體經濟指標”經濟成長率”,也是投資人要長期觀察的經濟數據之一。所謂經濟成長率就是將當年的GDP除以前一年的GDP計算所得到的增減比例,由於是和前一個年度做比較,因此當你聽到相關的數字時,除了看數字本身的高低之外,同時也要考慮該國前一年的經濟表現,有時候數據低不代表不能投資,而是因為該國前一年的經濟成長率太高,雖然今年成長幅度相對較小,但相較於其它國家或區域仍具長線投資潛力或投資價值,因此仍值得投資人關注。

經濟數據果然比較冷門或艱澀,相較於這個專欄的其它主題,經濟數據的點閱率明顯偏低,但有趣的是,列印篇數的比率卻相較其它文章高,我相信對投資新鮮人而言,經濟數據應該是個讓他想要愛,卻又不知道如何下手去愛的投資門檻和障礙。

讓經濟數據和生活貼近,才能輕鬆駕馭它 如何破解經濟數據這個投資門檻進而愛上它,讓它和生活更貼近,將是投資人輕鬆駕馭它的不二法門。

上一篇文章用比較淺顯的方式向投資人介紹了指數、利率、匯率、GDP/GNP和經濟成長率,這是投資入門最常聽到或看到的幾個基礎的經濟數據,今天筆者將用更生活化的解釋方式,跟各位介紹經濟數據入門的中階篇,包括貨幣供給額、消費者物價指數、工業生產指數、失業率以及景氣對策信號燈。

貨幣供給額的白話解釋就是”錢”,是誰的錢?資本主義社會下那隻所謂看不見的”市場”大黑手的錢—包括他手上流動的錢(流動資金),以及卡死在某處的錢(固定資金)。

為什麼要知道市場上有多少錢?因為投資是錢和人的遊戲。掌握市場上有多少錢在流動,才能掌握投資機會在那裡?這次的機會又有多大?所以投資人想要賺錢,就要先知道市場上有多少錢,錢在那裡,於是他就必須掌握一個國家”貨幣供給額”的變動狀況。

一般來說,觀察貨幣供給額通常會出現三個M英文字組合,M1a表示現金+支票存款+活期存款;M1b則是上述M1a再加上活期儲蓄存款;M2則是指M1b再加上定期存款。當三個M的變化都出現向上揚升的線圖時,就表示該國的景氣熱絡,資金動能豐沛。此外投資人還可以透過這些M組合的年增率變化,去判斷股市多頭及空頭行情的轉換點。

消費者物價指數針測消費需求面 貨幣供給額之外,另外一個也跟錢有關的指數是消費者物價指數,由於它統計的範圍及內容為台灣地區家庭消費需要所購買商品及勞務的價格,因此當一個國家的物價快速或急速上漲時,就表示該國潛藏通貨膨脹的壓力。換言之,你的錢變小了,一塊錢能買的東西變少了,相對的投資動作應該更為積極。反之,當消費者物價指數(月/年增率)急速走跌甚至出現負成長時,則代表消費者的錢變大了,此時則適合選擇固定收益型的投資商品。

另外要提的是,消費者物價指數通常會影響到利率及匯率的走勢,因為利率及匯率往往是各國央行用來調整物價刺激景氣的手段和工具。在這裡可以介紹投資人一個有趣的指數,那就是將一個國家的消費者物價指數加上貨幣貶值幅度,相加的數值愈高時,表示該國人民財富縮水的情況愈嚴重,這個有趣的指數,就叫做金融痛苦指數。

工業生產指數和失業率體檢生產供給面 利用消費者物價指數觀察需求面的價格變化後,還要利用工業生產指數及失業率體檢供給面的變化。所謂工業生產指數是針對製造業、房屋建築業、金屬機械工業、資訊電子工業、化學工業、民生工業、水電燃氣業及礦業等生產量的統計,可用來衡量國內供給及商品需求的強度。而失業率則是顧名思義,針對失業人口所做的統計比率數字。

當工業生產指數年增率增加,就意味著市場上的生產供給增加,意即上週專欄提到的國民生產毛額同步增加,國人賺的錢變多,便開始出現通貨膨脹的壓力。反之則面臨通貨緊縮的壓力。

至於失業率上升,則代表有能力找工作但找不到工作的人變多,亦即提供工作的機會變少,和工業生產指數為反向的指標。

亦即失業率上升,意謂勞動市場的需求下降,工業生產減緩,然後開始不景氣。

最後要提到的則是景氣對策信號燈,亦即投資人可常常在電視新聞裡聽到的紅燈、黃紅燈、綠燈、黃藍燈及藍燈。和一般人對於紅綠燈的認知相近,一旦景氣訊號亮起了綠燈,就表示當時的景氣穩定,投資人可以放心進行投資活動安全通行。一旦景氣出現紅燈,則表示景氣過熱,此時政府極有可能採取利率升息的緊縮政策,投資人要先停下來觀望再做投資的決策。至於藍燈則表示景氣衰退,政府則可能採取降息的措施來刺激景氣復甦,投資人一樣可以先觀望佈局未來的投資機會。

普羅財經的研究部同仁還建議,在台灣投資還可以多參考一些進出口貿易的相關數據,包括進出口年增率及外銷訂單等變化,以觀察掌握相對精準的投資位置,畢竟台灣是個高度依賴外銷出口的蕞爾小島。

基於財富管理,所以投資人買基金不只是轉個帳下個單的簡單動作而已,而是如前些篇專欄內容所述,從一開始的資訊搜集到自我需求定位,進而確認個人甚至家庭的資產配置和投資組合,就成為每位投資人重要的投資管理過程。

要管理就有專業,有專業就會出現「行話」,因此投資人在管理你的基金投資之前,必須先弄懂至少基金DM上會出現的行話,以及幾個看了也要懂才能簡單判讀趨勢的經濟數據,你才能在基本的了解下揭開你的基金投資管理序幕。

以下是投資人應該要弄懂的行話,而筆者試著以「完全不專業」的文字和方法去詮釋和說明:

1. 受益憑證:買股票營業員會給你股票(不過除了買未上市股,否則集中市場的股票因為交易後直接存進集保帳戶,所以一般投資人都看不到股票),買基金銀行或基金公司要交給你的那張證明就叫做受益憑證,不過如同股票交易,在電子化的效率交易程序和管理下,投資人買了基金後已經幾乎看不到所謂的受益憑證,而是直接在電腦或對帳單上看到基金投資的相關數字和資訊而已。

2. 受益人:持有基金受益憑證的投資人就叫做受益人,換言之就是買了基金的投資人。

3. 基金規模V.S發行額度及募集額度:基金規模指的是整體基金募集到的總金額,專業術語叫做資產管理規模,又稱之為AUM(Asset under management);隨著投資人的加碼申購或減碼贖回,或者是基金投資的獲利或虧損,個別基金規模會隨之增減,由於基金公司主要的收入來自於管理費,而管理費正是以基金規模為主要計算依據,也因此基金規模就成投資人判斷基金公司績效及獲利,同時也是觀察投資人個人投資績效及獲利的一個重要指標之一。

至於發行額度,則是指基金公司要募集基金時的"基金規模預期目標值",但最後募集到的基金規模,亦即募集額度,才是實際上基金成立時的基金規模。比方說某檔基金發行額度是100億,但實際上只募集到50億,那麼募集額度就是50億,基金成立時的基金規模也只有50億。

一般來說基金公司的發行額度往往代表了這家基金公司對市場的預期,也代表了基金公司的企圖心,而募集額度則代表了這家基金公司的實力,以及市場上投資人對該公司品牌及產品經營能力的信任程度。因此筆者個人建議投資人在選擇基金時,儘量選擇名實相符的基金公司,亦即發行額度和募集額度落差不會太大,甚至募集額度大過發行額度,事後要追加額度的基金公司或基金產品。

不過要提醒投資人的是,有些時候追加募集的效果是因為業者行銷做的太成功,行銷話術太打動人心,而非投資人對該基金公司的信任或產品的真正認同,因此投資人在下手前宜多項因素考慮比較,而不要單以基金規模為唯一的判斷和下單購買依據。

4. 基金投資標的V.S基金持股明細/比重:前者指的是該檔基金投資的金融商品是股票、債券、或其它標的;後者則是針對股票型基金,指其投資個股的名稱、相關資訊及投資比重。

5. 基金成立日V.S基金募集/承銷期間V.S基金閉鎖期/買回開始日基金募集完成當天即為基金成立日,但實際進場交易的時間則只需在閉鎖期內完成即可。所謂的閉鎖期指的是開放型基金(可隨時交易而不像封閉型基金須透過集中市場撮合交易)在成立之後有一段時間投資人不得進行贖回及申購,閉鎖期開放當天有人稱之為買回開始日。

一般來說基金公司在拿到主管機關的核准函後會開始進行宣傳,正式開始募集/承銷期間投資人始能在銀行、基金公司或券商等通路購買到該檔基金,並享有相關手續費的折扣。

6. 基金經理人V.S海外顧問公司基金的操盤人,決定如何管理基金,並且投資那些標的並完成資產配置和相關避險的人就是基金經理人,不過許多海外基金(國內投資募集投資海外標的的基金)的基金經理人只是掛名接受採訪或宣傳曝光的經理人而非該基金實際的操盤手,該基金的實際操盤手往往是該檔基金合作的海外顧問公司的團隊或個別經理人。

7. 保管銀行V.S銷售銀行保管銀行指的是基金募集完成後,保管基金的銀行;銷售銀行則是該基金在募集期間上架銷售的銀行;一般來說保管銀行通常是主力銷售銀行,有時候保管銀行承諾銷售的額度較高,也因此和基金公司議價的能力較強,相對的投資人在保管銀行能談到的籌碼也較高。

8. 管/經理費V.S申購/贖回手續費V.S保管費管/經理費通常是基金公司在賺的,只要你的基金不贖回,基金公司就可以按管/經理費率乘上你投資的基金規模賺取獲利,不過近來因為銷售通路強勢,加上台灣人喜歡短線操作基金,常常新基金閉鎖期一過投資人就贖回以致基金規模大幅縮水,基金公司很難有效率的操作建立績效並擴增基金規模進而賺取管理費,因此許多基金如果一開始無法募集到一定的規模經濟量,單靠管理費來支付基金募集期間的行銷預算和管理成本後,最後往往沒有賺錢還會出現虧損的現象。

申購及贖回手續費則是銷售通路主要的獲利來源,目前市場上的氛圍是基金公司通常會把申購手續費全數退回給銷售銀行及通路,也因此投資人到銀行通路購買基金時,手續費就成為基金銷售價格戰最好用也最常用的招數之一。 保管費則主要是保管銀行的獲利來源,換言之,一檔基金的保管銀行,其獲利通常來自於基金的保管費及手續費。

9. 最低申贖額度一檔基金發行時投資人申購的最低額度,目前市場上大部份基金的單筆最低申購額度多為一萬元上下,不過日前某投信引進一檔歷史績效甚佳的海外基金,其最低申購額度上百萬卻銷售一空,成為基金行銷上一個極為成功的案例。

10. 計價幣別指的是該基金計算價值的單位幣別,一般來說國內投信募集的國內基金計價幣別一定是台幣;國內投信募集投資海外標的的基金或國外基金公司發行的境外基金,則多以美元或歐美計價,少部份區域或單一國家型基金才會以特殊幣別計價,如新加坡基金以新幣計價。 一般來說投資人在做基金投資,尤其是海外基金或境外基金投資時一定要注意計價幣別,因為這會關係到你贖回時的實質獲利,除了基金投資本身的績效獲利外,還包括計價幣別的匯率獲利或虧損的風險。

11. 淨值一檔基金實際的投資績效,亦即基金規模除以受益憑證單位數,類似於一間公司的(股票投資)淨值是股東權益(公司資本額及累計盈虧)除以股數。許多投資人投資基金都以淨值為考量基礎,但筆者個人則建議同時參酌累計報酬率而不要只以淨值為唯一的考量,這就好比高價股雖然貴卻更會漲是一樣的道理,有些淨值高的基金雖然購買的價格相對偏高,卻也代表它過去的績效經過市場漲跌的考驗,同時它未來的獲利能力也具有相對的潛力,這也是先前我跟投資人提過,要破除只申購10元面額新基金的迷思論點相同。

12. 收益分配V.S固定配息基金的投資賺錢了進而分配給受益人,即是所謂的收益分配;其中部份基金因為投資標的的可控制或可預測性,因而得以固定將收益配發給受益人,猶如銀行定存配息一般,因而稱之為固定配息。

上述的12項行話通常都會出現在基金的廣告或相關資料上,是投資人投資基金要看懂資訊的入門和基礎,下次專欄內容則會和投資人分享判讀市場資訊必懂的經濟數據,之後筆者就會針對各種類型的基金之報酬、風險(含流動性、安全性)、投資時間長短等做資產配置定位的參考,同時會整理該類型基金最常見的行銷話術和普羅嚴選提供投資人參考,讓投資人更容易看懂基金投資資訊,做出最適合自己理財需求的投資判斷,而不是盲目的跟著市場上基金銷售的行銷話術起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ydin Lin 的頭像
    Cydin Lin

    •°. *࿐ 天心園 ♠

    Cydin Li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